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

1919-1920 港會聯賽摘冠

港會聯賽摘冠

這屆工程没有參加聯賽,上屆乙組冠軍聖若瑟獲准加入甲組,而警察這屆又恢復參加甲組聯賽,所以這屆總共 6 香港會、聖若瑟、海軍、炮兵、南華和警察。

乙組方面加入了一隊新球隊西洋會,球員均為葡萄牙人。南華的乙組隊則分為甲乙兩隊。上屆曾在甲組短暫出現的曼徹斯特陸軍這屆轉打乙組,但於192013 Staffs & Departments比賽後即被調回國並解[S1] ,其在乙組的位置由威路沙陸軍代替。

甲組的南華陣容與上屆變動不大,不過成績就有所進步,至少在聯賽以 5 : 1 1 : 0 勝警察,不用再包尾。不過,每逢南華出賽,球場一定人山人海,大批華人觀眾到臨,捧唯一甲組華人球隊的[A2] 

南華人腳如下:
門將:劉慶祥
後衞:陳蘇、馮帶
中衞:張榮漢、梁棣芳、田玉安、梁玉堂
前鋒:高建芬、葉九皋、黃柏松、韋澤生 (中鋒)、歐傑生、田官壽、劉漢榮、郭寶根

香港會於上半季已在甲組聯賽積分表上領先,只有海軍能夠威脅其榜首位[A3] 。最後果然由港會奪得聯賽錦標,109勝一和,保持不敗紀錄。港會這屆取得佳績的主因是前鋒大為改善,其中鋒D Reichelmann是當時本港最佳中鋒之一,與其餘鋒將 J B HamiltonH M McTavish (隊長)J Stalker J Rodger 組成當年甲組最強的鋒線。

這屆銀牌賽仍由衛冕的港會主辦,但規例卻有所修改,規定炮兵和工程須以連為單位參賽,而海軍則須以船為單位。事實是炮兵和工程都没有任何一個連有足夠實力參賽,而海軍各艦各自組隊亦令他們實力大為削弱 (報名參賽的戰艦有 HMS CarlisleHMS Hawkins[S4]  HMS Cadmus )。港會還規定,準決賽和決賽都在港會場舉[S5] 

因為銀牌由港會自己舉辦,故其對這項賽事的重視程度甚於聯賽,上述規定分明對港會有利,但港會還是於準決賽以 0 : 1 敗於聖若瑟[S6] ,與冠軍絶緣。

而最終決賽居然由黑馬警察奪得冠軍,警察在決賽遇上聖約瑟,雙方先和一仗,重賽警察獲[A7] 

前文提到銀牌亞軍獎杯『大衛杯』於1914年頒給夏普郡艦隊後即失踪,本年卻已尋回,頒給了屈居亞軍的聖若瑟[A8] 

助法重建慈善賽

這屆本港球圈特別為被戰爭蹂躪的法國舉辦了一場籌款賽。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德國於1914年發動,與德國西部接壤的法國首當其衝,人命和財產均損失慘重。戰爭於191811月結束後,身為法國盟國的英國義不容辭,著手幫助法國復原。

香港這個英國殖民地當然不能置身事外,於是組織了一場義賽,由本港的英格蘭球員 (主要來自軍人球隊,只有兩人來自港會) 組成的選手隊對蘇格蘭球員 (9名港會球員、1名海軍球員及1名警察球員) 選手隊,比賽於19191227在港會球場舉行,港會為了這場球賽,特別將球場棚座擴充,入場費每人收$1結果英格蘭隊以 2 : 1 取勝,而門券收入則告大豐收[S9] 。這場比賽可能是1924年創辦的國際杯慈善賽的先河。


足總慶幸足球生根

如前所述,足球於19世紀末開始在香港外僑中漸漸普及,而20世紀初,華人學生亦開始愛上這項運動。足總於1913年重組,本來以為可以大展拳腳,可惜第一次大戰爆發,使到香港的足球事業大受打擊,可幸華人球隊此時加入足球聯賽,令本港足球起死回生。

19191212的一次足總會議上,副會長尼高遜 (William Nicholson) 高興地指出,自從華人球隊出現後,入場觀眾大幅增加,那時一場球賽很多時會有3,000-4,000人入場觀看,其中很多是年輕華人球迷來捧華人球隊的場。更值得高興的是,那些華人觀眾十分明白球賽的規則 (例如什麼情況下是越位、什麼動作應判罰球),並懂得欣賞球員的技術。

有了大批本地的忠實球迷,這位足總第二號人物認為足球這種運動經已在香港生根 ─ “Football has come to stay.[A10] 

1920年代初連卡佛百貨公司的足球用品廣告。1910年代末
起足球在本港越來越普及,刺激了與足球相關的消費,
從廣告中可見當時的足球和運動員的裝備。



華人觀眾的操守問題

華人觀眾驟增固然令足球界人士興奮,但亦產生負面影響,就是球場的紀律和保安問題,這屆便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暴力事件。

話說1919年12月20日的一場甲組聯賽,由南華對聖若瑟,後者先入兩球,其主力球員Hyndman表現尤其出色,得到在場的葡籍球迷高聲喝采,引起在場華人球迷不滿,據說場中一名南華球員大喝一聲:『打!』跟著大批華人觀眾衝入場中,出現羣毆局面[A11] 。

混亂中有4名葡籍球迷受傷,其中一人回家後感到不適,要送往東華醫院急救,送至醫院時已昏迷,原來他被人用木屐從後打傷耳朵,要縫針,胸口被筆刀 (penknife) 插傷,傷口吋半深[A12] 。

12月23日士蔑西報刊登評論文章指責搞事的華人球迷:


怪不得後來球王李惠堂常常談到足球的道德問題。


人物介紹

賴端甫與華報體育新聞

賴端甫[A13] 是香港第一代體育記者,也是第一代電台即場評述員,他對早年香港體育運動的推動貢獻良多。

中國人發明的蹴踘於清初便被完全禁止,而我國傳統對於戶外體育運動認為太激烈,並不鼓勵;加以香港華人自開埠以來只重商業,鄙視文化體育,本港華文報紙一直以來都只報道政治經濟社會新聞,體育新聞一直付諸闕如。

當然,華人没有參與這類活動亦是被報章忽視的主因,而華人足球縱然終於出現,卻只流行於華人學生中,直至這些學生為國家奪得遠東運會足球冠軍,而且在香港能與英國人在球場上分庭抗禮,才令本地華人社會對這項運動 (甚至一般的體育運動) 刮目相看。

有關足球運動的新聞,終於在1910年代末在香港中文報章出現,華字日報於191951報道4屆遠東運動會的新聞,這似乎是華文報章第一次對足球運動 (甚至任何體育活動) 的報道,此後該報對體育運動的報道,均以南華會比賽和活動,以及遠東運動會消息為主,內容十分簡略,並無緊貼追踪,時有時無。

詳盡的體育新聞在華文報章的出現,就不得不歸功於賴端甫。

賴端甫[A13] 畢業於聖保羅書院,1920代開始在報章擔任體育記者,鼓吹體育運動。賴首先在1923年創刊的新國華報詳細報導本地體育活動,向華人讀者介紹各種運動項目,繼而將這種做法帶到劉鑄伯倡辦的華商總會報[S14] 和後來的華僑日報[A15] ,用的筆名是『球場舊侣』[A16] 。華僑日報的體育新聞欄越做越大,於192510月曾出過4版的《華僑日報足球特刊》[A17] 

1927年賴還與有志提倡體育運動的友人合作創辦華強晚報,並出任督印人[A18] ,該報為華僑日報的聯營報,特別注重體育新聞[A19] 。因為創辦自己的報章,他便辭去華僑日報的編輯工作,正式離任日期為1927年8月27日。

賴端甫離開華僑自辦晚報的報紙啟示。

另同年出版的南強日報亦標榜其體育新聞,全盛時期有『體育報』的稱號,在足球季節,這份報紙便會在球場內滿場飛。

賴於1930年代在循環日報任職[S20] ,1940年代又任職於星島日報,亦有在其他報章 (如大公報) 撰文,仍然以『球場舊侣』為筆名。他於1928年發表的「香港足球歷史」一文,應為研究香港早年足球歷史的重要文獻,可惜筆者還未有機會拜讀。

賴端甫還促成了南華會女子部的誕生,話說1926年間,賴的姐妹寶勤、賽恩愛打排球,常邀請友人於周末或假日,在他們父親管理的倉庫空地練習。當時剛巧有熊家女子排球來港,賴為姐妹出面約她們在男青年會比賽,這是香港第一次舉行女子排球賽,『觀者萬人空巷』。賽後更進一步倡議設立精華女子體育會,該會於1927年成立,賴當名譽顧問[A21] 

可是,體育會成立不久即出現經費問題,而練習場地亦因發展而遭清拆,至1929年初,面臨結束。賴端甫又出馬,成功說服南華會設立女子部,讓該體育會會員全數加入。南華會女子部成立後,即成立排球、游泳、籃球、絨球、田徑和音樂等活動[A22] 

戰後賴端甫還成為本港第一代『講波佬』,他於1949年4月16日起每週六晚為麗的呼聲主持體育評述節目,翌年 (1950年) 香港廣播電台率先進行現場直播足球賽,邀請了賴當現場評述員,而賴就此一直為港台評述球賽,直至葉觀楫1957年加入港台『講波佬』行列之後一年,即1958年,他才退出現場直播評述員的行列,但此後他仍然為港台主持『體育評述』節目多年。

據說賴端甫講波,『慢條斯理,一板一眼,清楚有餘,卻趕不上球賽的快速變化節奏[S23] 』。賴端甫不單止用筆和口評球賽,而且還擔任甲組球證。戰後曾出任華人足球裁判會執行委員;又曾任中華業餘體育協會的小球總會代表,曾為足總禁止註冊球員踼小型球而與代表足總的莫慶發生爭執[A24] 。

賴端甫於1982年2月26日病逝,享年90多歲,下葬薄扶林中華基督教墳場。[A25]

頼端甫兒子頼汝榮、頼汝正均為體育記者。頼汝榮已於2011年1月9日逝世,頼汝正現為NOW Sports頻道副總裁。


球隊介紹

聖若瑟隊

聖若瑟書院足球隊 (St Joseph’s College Football Club) 由聖若瑟書院的學生和校友組成。

聖若瑟書院前身是成立於1860年的聖救世主書院(St. Saviour's College),是葡資私立學校,原址位於砵典乍街。1875年,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高主教神父(Father Timoleon Raimondi)說服了羅馬教廷派出喇沙會修士到香港,喇沙會修士來到香港後,把學校改名為聖若瑟書院。1876年6月,萊蒙迪神父購置了一幢位於堅道9號的華麗房子作校舍。

書院很著重體育運,於1877年和聖保羅書院合辦了香港開埠以來首場校際運動比賽。

1879年,書院招收了第一班中國籍的學生,但當時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澳門的葡萄牙人。

據維基百科說,大約在1880年,書院成立了一隊足球隊,是中國最早的足球隊之[S26] 。但一般法都指在1886年成立的香港會才是香港最早成立的足球隊。可能因為聖若瑟書院最初成立的球隊只是學生隊,不算是正式的球隊。

學校快速發展,1881年搬到羅便臣道下面的己連拿利。書院成為了許多後來很成功的足球隊和體育隊伍的搖籃,足球名將告山奴兄弟、鐵腿孫錦順便出身於這所學校。第一代東亞球王唐福祥亦曾在這裡就讀。

1904年,書院與拔萃男書院及皇仁書院等組成了香港首次學界足球聯賽。1909年,在校際足球比賽中第一次奪得總冠軍,此後多次獲此殊榮,是校際足球的班霸。

1918-1919年獲足總舉辦的乙組聯賽冠軍。1919-1920年加入甲組足球賽事,並取得銀牌亞軍。那時他們的出色球員包括 Silva 和 Xavier 兩位前鋒。戰前聖若瑟的球員基本上是全葡班,但偶然亦會有英人、印度人和華人球員在陣。








 [S1]孖刺西報1920-01-05


 [A2]華字日報1919-10-23


 [A3]Hong Kong Telegraph 1919-12-04.


 [S4]這首戰艦為英國遠東海軍的旗艦,來港前駐守馬六甲海峽,其球隊當時參與馬來亞的賽事,成績優異。


 [S5]另外還規定:決賽踼90分鐘,其餘踼70分鐘。和球摘日重賽,再和則加時。見孖刺西報1920-01-03


 [S6]這是重賽的成績,第一場雙方 0 : 0 構和。


 [A7]Hong Kong Telegraph 1921-03-11.


 [A8]Along the Sports Road, p49.


 [S9]Hong Kong Daily Press, 1919-12-29


 [A10]Hong Kong Daily Press, 1919-12-13.


 [A11]Hong Kong Telegraph 1919-12-22.


 [A12]同上。


 [A13]同上。


 [S14]19191月,華商總會主席劉鑄伯倡議創辦一份報紙以聯絡商情,剛好中外新報因經濟問題停辦,於是由華商總會接辦,320華商總會報創刊,至1925年停辦。


 [A15]1920年代中期,旅港華商總會無意續辦華商總會報,由岑維休陳楷等商人承購,易名《華僑日報》,於1925年6月5日創刊,創刊詞謂:僑民當注意體育。『吾國以不武聞於天下,東方病夫之誚,自宜急謀湔雪,故德育智育體育三者,誠宜並重,然體育苟先欠缺,則德智二者,均無可言……三育當以體育為根本,此不磨之論也。』所以,『本報有見於此,極力提倡體育,近人盛言新文化,吾人欲以新武化代之,凡對遠東運動,及學校團體運動,無不鼓舞之而振作之,而尤以對外競勝,視為關於國體之榮譽,故於報內增加足球消息一欄,他時更及籃球壘球排球泅泳國技等記載,以振起我國魂,而一新其氣象。』見《華僑日報與香港華人社會 ─ 1925-1995》第47頁。


 [A16]有部份足球史文章把『球場舊侶』寫作『球壇舊侶』,實誤。


 [A17]丁潔:《華僑日報與香港華人社會 1925-1995》第81頁,香港:三聯書店,2014.11


 [A18]《香港6000年》第418頁。


 [A19]《華僑日報與香港華人社會 1925-1995》第57頁。


 [S20]『專訪譚詠麟之父 四騎士譚柏江』,足球雜誌。


 [A21]華字日報 1927-09-14


 [A22]沈思:『南華會首創香港女子體育部』,貼於南華會官方網頁,20141214查閱。


 [S23]魯茂『行行出狀元』,載《澳門日報》2008-04-25


 [A24]大公報1960-01-13


 [A25]大公報1982-02-2803-02


 [S26]維基百科『聖若瑟書院』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